主页 中心简介 精准康复 康复案例 康复百科 启智动态 慈善救助 联系我们
热门搜索: 脑瘫如何改善 自闭症如何治疗
主页> 孤独症(自闭症)>正文
主页> 孤独症(自闭症) > 正文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三)

2025-01-05 11:05:16

 

  (五)、不予理睬。

 

  自我刺激在某些情况下是患儿的一种不合乎规范的社交手段。患儿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于这类行为,最好办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让其自然消退。

 

  (六)、呼应训练。

 

  呼应就是回应外界刺激、多叫其名字的单纯反应。当患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直呼其名,以停止其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使患儿顾及外界刺激而逐步改变其内在刺激反应。对极度避开他人的患儿进行呼应训练,就等于是在学习与新朋友交往;对沟通方式极不擅长的患儿,通过呼应训练,让其学会对他人的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与人接触的开端,

 

  (七)、语言指导。

 

  在进行训练活动之前,对患儿给予特定的口头指示。即让患儿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好了该做的事或少做甚至不做不该做的事会得哪些奖励等等,而且指导者(家长或老师)在活动中要抓住机遇充分赞扬其良好行为,这样就可以预防自我刺激行为。

 

  (八)、适当选择训练课题。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自理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等等。但是,训练中一定要针对患儿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训练课题,让患儿通过训练课题学习刺激-反应-强化三者的关系,从而起到由课题集中心理的作用。自我刺激行为也就随之减少。

 

  (九)、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

 

  这里的"社会"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的含义。它泛指孤独症儿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环境。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让患儿学习与家庭成员相处原则和习惯、待人接物礼仪、饮食起居等;让患儿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集体行动规范等;让患儿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这些行为的学习,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在抗拒自我刺激行为的基础上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是矫正患儿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导方法。

 

  孤独症儿童行为较为固执。自我刺激行为也是一样,需要花大力气,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矫正。在矫正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场合中,一定要着眼于教育者的刺激,而且要在大量的心理学理论或专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

 


上一1篇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二)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一)
相关推荐
  • "神奇的"的儿童康复训练,竟让孩子们爱上"上课"

    "神奇的"的儿童康复训练,竟让孩子们爱上"上课"

    2025-01-05 10:39:25

  • "星星的孩子",你能回到地球吗?

    "星星的孩子",你能回到地球吗?

    2025-01-05 10:27:26

  •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要注意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要注意

    2025-01-05 10:16:27

  • 【干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和训练方案!

    【干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和训练方案!

    2025-01-05 10:50:27


  • 新华启智传统中医康复门诊是一所集“医、康、教、研”为一体的儿童康复机构,在我机构康复的儿童均享受到了康复救助

    案例推荐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 相关新闻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2025-01-09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2025-01-09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 2025-01-09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2025-01-09
  • 小小的脚掌,大大的力量,走... 2025-01-09
  • 教智力迟缓的孩子认识货币 2025-01-09
  • 小朋友会独立站立啦,好棒呀 2025-01-08
  • 孩子你只管进步,老师为你保... 2025-01-08
  • 小儿脑瘫
  • 孤独症(自闭症)
  • 智力障碍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小儿脑瘫病因
  • 智力障碍治疗
  •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三)

    2025-01-05 11:16:05

     

      (五)、不予理睬。

     

      自我刺激在某些情况下是患儿的一种不合乎规范的社交手段。患儿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于这类行为,最好办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让其自然消退。

     

      (六)、呼应训练。

     

      呼应就是回应外界刺激、多叫其名字的单纯反应。当患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直呼其名,以停止其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使患儿顾及外界刺激而逐步改变其内在刺激反应。对极度避开他人的患儿进行呼应训练,就等于是在学习与新朋友交往;对沟通方式极不擅长的患儿,通过呼应训练,让其学会对他人的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与人接触的开端,

     

      (七)、语言指导。

     

      在进行训练活动之前,对患儿给予特定的口头指示。即让患儿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好了该做的事或少做甚至不做不该做的事会得哪些奖励等等,而且指导者(家长或老师)在活动中要抓住机遇充分赞扬其良好行为,这样就可以预防自我刺激行为。

     

      (八)、适当选择训练课题。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自理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等等。但是,训练中一定要针对患儿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训练课题,让患儿通过训练课题学习刺激-反应-强化三者的关系,从而起到由课题集中心理的作用。自我刺激行为也就随之减少。

     

      (九)、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

     

      这里的"社会"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的含义。它泛指孤独症儿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环境。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让患儿学习与家庭成员相处原则和习惯、待人接物礼仪、饮食起居等;让患儿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集体行动规范等;让患儿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这些行为的学习,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在抗拒自我刺激行为的基础上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是矫正患儿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导方法。

     

      孤独症儿童行为较为固执。自我刺激行为也是一样,需要花大力气,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矫正。在矫正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场合中,一定要着眼于教育者的刺激,而且要在大量的心理学理论或专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

     


    上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二)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一)

    关于我们

    中心介绍

    领导关怀

    康复案例

    新闻动态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脑炎后遗症/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新华启智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70号-5

    咨询电话:0311-8365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