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心简介 精准康复 康复案例 康复百科 启智动态 慈善救助 联系我们
热门搜索: 脑瘫如何改善 自闭症如何治疗
主页> 孤独症(自闭症)>正文
主页> 孤独症(自闭症) > 正文

ABA训练是自闭症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吗?什么是ABA

2025-01-06 12:07:53

 

    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简称ABA ) 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

    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更易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孤独症征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

 

情境设计

 

   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相对固定的环境。比如,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室,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椅子的高度必须以能相互对视为准),地上舖有地毯;房间布置要尽量简单,以暗色调为主,但光线要充足,周围不要有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甚至连墙壁也只要白墙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墙壁的适当位置安装能做观察用的单向透视镜;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指导者从旁协助教学;根据课程设计需要,室内可置必要之教材教具。

 

指导课题

    依据个别的教育治疗目标,一次进行一个孤独症儿童行为治疗目标。

 

指导方式

 

   ① 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一对一教学,这是主要形式,适用于参与能力、模仿、语言、认知和精细动作等项目的训练,生活自理、听一步指令、粗大动作等项目。训练时一定要选准可以影响儿童行为能力发展的增强物;随着儿童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中行为的获得和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逐步将儿童带入小组或团体中做泛化指导,使得个别指导中所习得的行为得以在团体或生活实际中发展。

 ② 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这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交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项目。

  ③ 偶发事件中的教学:在生活(家庭、社会等)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会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抓住机会自然地教给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要求

 

 每周在家里有30-40个小时的训练,就是说每星期6-7天的训练,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一般每次要10-15分钟;三-四岁的儿童每次15-20分钟;四-五岁的儿童,每次要20-25分钟;五岁以上的儿童,一般每次要30分钟左右;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从安排来讲,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逐步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① 目标分解:即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很小的步骤 。比如,学习洗手 :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拿肥皂----抹肥皂----把肥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用水冲洗双手----清洗手心、手背----关水龙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教儿童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儿童,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来促使儿童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儿童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儿童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儿童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训练中儿童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

  

  ② 使用提示帮助: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帮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向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儿童。如果别的儿童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儿童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儿童指令后,儿童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就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儿童学会完成两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儿童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出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儿童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如果反应不对或不能准确完成则给予示范和帮助提示,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促使儿童成功,以后逐渐减少对儿童的提示,直到无需提示儿童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③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儿童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的对他笑、并拥抱他,儿童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儿童的态度强化了儿童的行为。强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开始对孤独症儿童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予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儿童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教儿童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儿童最想要的)。强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儿童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是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儿童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儿童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儿童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即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④ 反复练习: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儿童才能 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 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儿童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儿童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的是错的。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儿童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水果分类",就可以把不同的水果或它们的图片放在一起排好,引导儿童找出苹果、西瓜等。


上一1篇 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年龄越大,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呢?
下一篇 为什么睡觉休息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是如此复杂呢?
相关推荐
  • "神奇的"的儿童康复训练,竟让孩子们爱上"上课"

    "神奇的"的儿童康复训练,竟让孩子们爱上"上课"

    2025-01-05 10:39:25

  • "星星的孩子",你能回到地球吗?

    "星星的孩子",你能回到地球吗?

    2025-01-05 10:27:26

  •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要注意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要注意

    2025-01-05 10:16:27

  • 【干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和训练方案!

    【干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和训练方案!

    2025-01-05 10:50:27


  • 新华启智传统中医康复门诊是一所集“医、康、教、研”为一体的儿童康复机构,在我机构康复的儿童均享受到了康复救助

    案例推荐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 相关新闻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2025-01-09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2025-01-09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 2025-01-09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2025-01-09
  • 小小的脚掌,大大的力量,走... 2025-01-09
  • 教智力迟缓的孩子认识货币 2025-01-09
  • 小朋友会独立站立啦,好棒呀 2025-01-08
  • 孩子你只管进步,老师为你保... 2025-01-08
  • 小儿脑瘫
  • 孤独症(自闭症)
  • 智力障碍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小儿脑瘫病因
  • 智力障碍治疗
  • ABA训练是自闭症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吗?什么是ABA

    2025-01-06 12:53:07

     

        应用行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简称ABA ) 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

        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更易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孤独症征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

     

    情境设计

     

       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相对固定的环境。比如,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室,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椅子的高度必须以能相互对视为准),地上舖有地毯;房间布置要尽量简单,以暗色调为主,但光线要充足,周围不要有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甚至连墙壁也只要白墙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墙壁的适当位置安装能做观察用的单向透视镜;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指导者从旁协助教学;根据课程设计需要,室内可置必要之教材教具。

     

    指导课题

        依据个别的教育治疗目标,一次进行一个孤独症儿童行为治疗目标。

     

    指导方式

     

       ① 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一对一教学,这是主要形式,适用于参与能力、模仿、语言、认知和精细动作等项目的训练,生活自理、听一步指令、粗大动作等项目。训练时一定要选准可以影响儿童行为能力发展的增强物;随着儿童在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中行为的获得和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逐步将儿童带入小组或团体中做泛化指导,使得个别指导中所习得的行为得以在团体或生活实际中发展。

     ② 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这适用于教儿童同他人游戏、交往、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等项目。

      ③ 偶发事件中的教学:在生活(家庭、社会等)中,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活动,抓住机会促使儿童运用已会的知识、技能和展示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抓住机会自然地教给儿童知识、技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要求

     

     每周在家里有30-40个小时的训练,就是说每星期6-7天的训练,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两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一般每次要10-15分钟;三-四岁的儿童每次15-20分钟;四-五岁的儿童,每次要20-25分钟;五岁以上的儿童,一般每次要30分钟左右;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从安排来讲,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逐步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特点

     

      ① 目标分解:即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很小的步骤 。比如,学习洗手 :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拿肥皂----抹肥皂----把肥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用水冲洗双手----清洗手心、手背----关水龙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教儿童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儿童,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来促使儿童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儿童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儿童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儿童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训练中儿童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

      

      ② 使用提示帮助:为了促使儿童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帮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向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儿童。如果别的儿童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儿童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儿童指令后,儿童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就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儿童学会完成两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儿童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出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儿童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强化。如果反应不对或不能准确完成则给予示范和帮助提示,并通过反复的练习促使儿童成功,以后逐渐减少对儿童的提示,直到无需提示儿童也能正确做出反应。

      

      ③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儿童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的对他笑、并拥抱他,儿童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儿童的态度强化了儿童的行为。强化的目的是让儿童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开始对孤独症儿童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予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儿童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教儿童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儿童最想要的)。强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儿童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是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儿童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儿童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儿童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即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④ 反复练习: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儿童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儿童才能 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 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儿童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儿童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的是错的。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儿童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水果分类",就可以把不同的水果或它们的图片放在一起排好,引导儿童找出苹果、西瓜等。


    上一篇 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年龄越大,情绪问题越来越严重呢?
    下一篇 为什么睡觉休息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是如此复杂呢?

    关于我们

    中心介绍

    领导关怀

    康复案例

    新闻动态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脑炎后遗症/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新华启智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70号-5

    咨询电话:0311-8365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