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心简介 精准康复 康复案例 康复百科 启智动态 慈善救助 联系我们
热门搜索: 脑瘫如何改善 自闭症如何治疗
主页> 孤独症(自闭症)>正文
主页> 孤独症(自闭症) > 正文

对自闭症孩子的十个常见的误识 ?

2025-01-05 10:27:49

  误识之一:所有星儿都是不说话的低功能患者。

 

  孤独症是一个谱系障碍。在美国,每150人中就有一人是孤独症患者,而且一半以上的孤独症患者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在这个谱系里,很多人的程度是介于高功能和低功能之间。实际上,很多一开始程度很重的患者通过成长和学习是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功能的。

 

  误识之二: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孤独症不是一个心理障碍。孤独症是一个神经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大脑和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高度敏感。一个普通人在接收到来自、环境的感官刺激时,会自然而然地将其筛选并分出主次,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其作出反应。而孤独症人士的信息处理方式很不一样。所有的感官信息没有经过多少筛选,全部都会冲进来。 比如,他们几乎没有筛选听觉信息的能力。不论他们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而且所有的声音都是高音量。他们很难在一个有很多背景噪音的环境里与人交谈,因为对他们来说,不存在'背景'。任何嘈杂、拥挤、杂乱无章的环境立马就可以使他们感官过载。

 

  他们的视觉体验也非常强烈。他们总是不停地扫视环境,总是看到大量的细节,并试图将它们组织成某种模式。由于视觉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这个过程就不断地在进行着,大多数人都没有像他们那样强烈的视觉体验。

 

  误识之三:孤独症人士缺乏同理心。

 

  孤独症人士不是缺乏同理心,而是有太强的同理心。但是,由于过于敏感,他们不

 

  是总能将其表达出来。他们其实非常敏感,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比如,一个孤独症

 

  患者在希伯莱语学校的时候,观看了纳粹拍的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片。当他看到人们在

 

  一个大坑边上站成一排被枪杀时,他心里立即非常难受,好像自己也正在经历这一切,

 

  好像自己就在他们当中。

 

  当他走进一个有很多人的屋子的时候,他也走进了所有人的情感体验之中。就好像所有人的情感都一下子被他感受到,它的速度超过了他的处理能力,但是他感到了这个冲击。这时他就会晕头转向,完全失去感受和思考的能力。

 

  误识之四:孤独症人士不爱交际。

 

  孤独症人士一般都有交流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不能直觉地解读非语言信息,比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谈话中的非语言信息占了90%。在和人谈话时,孤独症人士听的是别人说的话,仅此而已。正因为如此,和正常人比起来,孤独症人士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听,去理解,去思考,去回应。

 

  所以孤独症人士的反应就有延迟。有时候别人认为他们反应慢是因为他们对话题不感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被大家误会了。 孤独症人士无法描述内心有多么希望和别人在一起。可是,和一个人聊上10分钟对孤独症人士来说就像在做一个繁重的工作。和一个以上的人谈话简直就没有可能。如果再把感官和感情上的过于敏感考虑在内,我们就知道孤独患者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

 

  误识之五:孤独症人士说话不看人是因为他们对别人说的话没有兴趣。

 

  对孤独症人士来说,目光接触非常困难,但是这和他们是否对别人说的话感兴趣无关。事实上,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他们一般需要看着别处才能清晰地思考。

 

  误识之六:孤独症人士无法成家,结了婚而且有孩子的孤独症人士有很多,有些孤独症

 

  患者的家属并没有孤独症。

 

  误识之七:孤独症人士是残缺不全的。

 

  误识之八:孤独症人士智商很低。

 

  孤独症人士和非孤独症人士一样,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此外,不同类型的智力测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一项2007年的研究中,人们给一些孤独症儿童和非孤独症儿童做了两种智商测验:韦氏测验(这种测验采用口头问答的方式)和瑞文推理测验(这种测验衡量一个人的高度抽象能力和复杂推理能力)。没有一个孤独症儿童达到韦氏测验的高智商范围,却有三分之一的孤独症儿童属于低智商范围。然而,有三分之一的孤独症儿童的分数在瑞文测验中达到了高智商的范围。对成人的孤独症患者和非孤独症患者的测验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误识之九:孤独症人士不能享受生活。

 

  有些孤独症人士可能确实是这样的,就像其他人群中也会有不能享受生活的人一样。但是,孤独患者中的很多人都非常享受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如果对某件事有特别的兴趣,他们的精力会集中得像一束激光,干几个小时都不厌倦。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艺术,他们的音乐,他们的写作,他们的社区工作,都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的无尽源泉。

 

  误识之十:孤独症是一个需要治愈的疾病。

 

  这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我们不该把孤独症看成是一种疾病。正如瑞士的大脑和心智学院(Brain-Mind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孤独症人士有着非凡的高于常人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的感知、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超常。而正是这些过高的功能把他们搞垮了。"

 

  到目前为止,孤独症还是不能治愈的。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在谱系里的人希望能被治愈,因为对患有孤独症的人来说,即使他们属于高功能,生活也是困难重重。而对那些属于谱系中较严重的一类患者来说,这个障碍会使他们完全无法正常生活。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们也许不想被治愈。孤独症造就了他们的人格,也给了他们很多天赋。他们也许敏感,富于情感,有艺术细胞。可以看到世界之美好,也对社会里的不公深恶痛绝。说话直截了当,所以人们会不假思索地信任他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www.qzkangfu.com/lists/12.html"

 


上一1篇 得知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家长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 儿童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可预防孤独症
相关推荐
  • "神奇的"的儿童康复训练,竟让孩子们爱上"上课"

    "神奇的"的儿童康复训练,竟让孩子们爱上"上课"

    2025-01-05 10:39:25

  • "星星的孩子",你能回到地球吗?

    "星星的孩子",你能回到地球吗?

    2025-01-05 10:27:26

  •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要注意

    【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要注意

    2025-01-05 10:16:27

  • 【干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和训练方案!

    【干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和训练方案!

    2025-01-05 10:50:27


  • 新华启智传统中医康复门诊是一所集“医、康、教、研”为一体的儿童康复机构,在我机构康复的儿童均享受到了康复救助

    案例推荐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 相关新闻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2025-01-09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2025-01-09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 2025-01-09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2025-01-09
  • 小小的脚掌,大大的力量,走... 2025-01-09
  • 教智力迟缓的孩子认识货币 2025-01-09
  • 小朋友会独立站立啦,好棒呀 2025-01-08
  • 孩子你只管进步,老师为你保... 2025-01-08
  • 小儿脑瘫
  • 孤独症(自闭症)
  • 智力障碍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小儿脑瘫病因
  • 智力障碍治疗
  • 对自闭症孩子的十个常见的误识 ?

    2025-01-05 10:49:27

      误识之一:所有星儿都是不说话的低功能患者。

     

      孤独症是一个谱系障碍。在美国,每150人中就有一人是孤独症患者,而且一半以上的孤独症患者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在这个谱系里,很多人的程度是介于高功能和低功能之间。实际上,很多一开始程度很重的患者通过成长和学习是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功能的。

     

      误识之二: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孤独症不是一个心理障碍。孤独症是一个神经方面的障碍,表现为大脑和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高度敏感。一个普通人在接收到来自、环境的感官刺激时,会自然而然地将其筛选并分出主次,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其作出反应。而孤独症人士的信息处理方式很不一样。所有的感官信息没有经过多少筛选,全部都会冲进来。 比如,他们几乎没有筛选听觉信息的能力。不论他们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而且所有的声音都是高音量。他们很难在一个有很多背景噪音的环境里与人交谈,因为对他们来说,不存在'背景'。任何嘈杂、拥挤、杂乱无章的环境立马就可以使他们感官过载。

     

      他们的视觉体验也非常强烈。他们总是不停地扫视环境,总是看到大量的细节,并试图将它们组织成某种模式。由于视觉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这个过程就不断地在进行着,大多数人都没有像他们那样强烈的视觉体验。

     

      误识之三:孤独症人士缺乏同理心。

     

      孤独症人士不是缺乏同理心,而是有太强的同理心。但是,由于过于敏感,他们不

     

      是总能将其表达出来。他们其实非常敏感,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比如,一个孤独症

     

      患者在希伯莱语学校的时候,观看了纳粹拍的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片。当他看到人们在

     

      一个大坑边上站成一排被枪杀时,他心里立即非常难受,好像自己也正在经历这一切,

     

      好像自己就在他们当中。

     

      当他走进一个有很多人的屋子的时候,他也走进了所有人的情感体验之中。就好像所有人的情感都一下子被他感受到,它的速度超过了他的处理能力,但是他感到了这个冲击。这时他就会晕头转向,完全失去感受和思考的能力。

     

      误识之四:孤独症人士不爱交际。

     

      孤独症人士一般都有交流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不能直觉地解读非语言信息,比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谈话中的非语言信息占了90%。在和人谈话时,孤独症人士听的是别人说的话,仅此而已。正因为如此,和正常人比起来,孤独症人士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听,去理解,去思考,去回应。

     

      所以孤独症人士的反应就有延迟。有时候别人认为他们反应慢是因为他们对话题不感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被大家误会了。 孤独症人士无法描述内心有多么希望和别人在一起。可是,和一个人聊上10分钟对孤独症人士来说就像在做一个繁重的工作。和一个以上的人谈话简直就没有可能。如果再把感官和感情上的过于敏感考虑在内,我们就知道孤独患者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

     

      误识之五:孤独症人士说话不看人是因为他们对别人说的话没有兴趣。

     

      对孤独症人士来说,目光接触非常困难,但是这和他们是否对别人说的话感兴趣无关。事实上,如果他们感兴趣的话,他们一般需要看着别处才能清晰地思考。

     

      误识之六:孤独症人士无法成家,结了婚而且有孩子的孤独症人士有很多,有些孤独症

     

      患者的家属并没有孤独症。

     

      误识之七:孤独症人士是残缺不全的。

     

      误识之八:孤独症人士智商很低。

     

      孤独症人士和非孤独症人士一样,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此外,不同类型的智力测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一项2007年的研究中,人们给一些孤独症儿童和非孤独症儿童做了两种智商测验:韦氏测验(这种测验采用口头问答的方式)和瑞文推理测验(这种测验衡量一个人的高度抽象能力和复杂推理能力)。没有一个孤独症儿童达到韦氏测验的高智商范围,却有三分之一的孤独症儿童属于低智商范围。然而,有三分之一的孤独症儿童的分数在瑞文测验中达到了高智商的范围。对成人的孤独症患者和非孤独症患者的测验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误识之九:孤独症人士不能享受生活。

     

      有些孤独症人士可能确实是这样的,就像其他人群中也会有不能享受生活的人一样。但是,孤独患者中的很多人都非常享受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如果对某件事有特别的兴趣,他们的精力会集中得像一束激光,干几个小时都不厌倦。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艺术,他们的音乐,他们的写作,他们的社区工作,都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的无尽源泉。

     

      误识之十:孤独症是一个需要治愈的疾病。

     

      这是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我们不该把孤独症看成是一种疾病。正如瑞士的大脑和心智学院(Brain-Mind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孤独症人士有着非凡的高于常人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的感知、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超常。而正是这些过高的功能把他们搞垮了。"

     

      到目前为止,孤独症还是不能治愈的。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在谱系里的人希望能被治愈,因为对患有孤独症的人来说,即使他们属于高功能,生活也是困难重重。而对那些属于谱系中较严重的一类患者来说,这个障碍会使他们完全无法正常生活。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们也许不想被治愈。孤独症造就了他们的人格,也给了他们很多天赋。他们也许敏感,富于情感,有艺术细胞。可以看到世界之美好,也对社会里的不公深恶痛绝。说话直截了当,所以人们会不假思索地信任他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www.qzkangfu.com/lists/12.html"

     


    上一篇 得知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家长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 儿童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可预防孤独症

    关于我们

    中心介绍

    领导关怀

    康复案例

    新闻动态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脑炎后遗症/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新华启智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70号-5

    咨询电话:0311-8365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