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中心简介 精准康复 康复案例 康复百科 启智动态 慈善救助 联系我们
热门搜索: 脑瘫如何改善 自闭症如何治疗
主页> 小儿脑瘫>正文
主页> 小儿脑瘫 > 正文

宝宝大运动发育是否落后?

2025-01-04 15:17:48

  很多家长,特别是一些新手宝爸宝妈们,很关注自家宝宝的运动发育是否跟得上同龄儿童。婴幼儿时期,我们要特别关注宝宝的粗大运动发育,因为粗大运动发育是评估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儿童后期乃至成人期都有积极的影响,且对于宝宝其他方面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那么,什么是粗大运动呢?

 

  粗大运动

 

  粗大运动的发育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的发育。主要包括姿势运动发育和反射发育两方面。

 

  以下我们从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站立位来总结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

 

1.仰卧位

 

  新生儿期:颜面向一侧或正中位,四肢呈屈曲或半屈曲状,左右对称或稍不对称。

 

  2-3月:头向一侧或左右回旋,常呈非对称性的伸展模式,可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

 

  4-7月:头正中位,四肢呈对称性屈曲姿势,手指活动度增加,能抓自己的脚送到口中,可协调手、口、眼各部位的动作,能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

 

  8-9月:头部及四肢可自由旋转及伸展,可伴躯干旋转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

 

2.俯卧位

 

  新生儿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作用,全身呈屈曲状,膝屈在腹部下,呈臀高头低的姿势,头转向一侧,可瞬间抬头。

 

  2月:下肢伸展发育,头臀同高,头可保持正中位,下颏短时离开床面。

 

  3月: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离床面,肘支撑抬头可达45°,呈头高臀低体位。

 

  4月:肘支撑,胸部可抬离床,抬头>45°,下肢伸展,头高于臀,可出现俯卧位重心转移,支点为腰部。

 

  6月:前臂伸直,手支撑下胸部及上腹部可抬离床,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转移至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

 

  8月:双手或肘支撑,出现胸部离开床面但腹部不离开床面的腹爬,伴有下肢交替动作。

 

  10月:腹部可抬离床,用手和膝四点爬。

 

  11月:用手和脚支撑高爬,向前移动。

 

3.坐位

 

  新生儿期:以屈曲为主,脊柱不能充分伸展,扶肩拉起时,头后仰;扶坐时,身体前倾,头不稳定。

 

  2-3月:脊柱明显伸展,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位,头可竖直。

 

  4-5月:脊柱伸展,可扶腰坐,头较前稳定。

 

  6月: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呈拱背坐。

 

  7月:直腰坐,脊柱伸展和床面呈直角,为稳定坐位。

 

  8-9月:扭身坐,可在坐位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也可自由变换体位。

 

4.站立位

 

  新生儿期:当足底接触支撑面时,即可出现颈部、躯干、双下肢伸展,进而使身体直立呈阳性支持反射,可伴踏步反射。

 

  2月: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呈半伸展、半屈曲状态,但不能负重。

 

  3月:膝和腰部呈屈曲位,可短暂负重。

 

  4月:扶腰站立时,足尖可短时负重。

 

  5-6月:扶腋站时,可见跳跃动作,为立位跳跃阶段。

 

  7-8月:扶腋站时,大多可站立,但髋关节不能充分伸展,为扶站阶段。

 

  9月:可抓物站立,脊柱可充分伸展,为抓站阶段。

 

  10月:此时平衡功能逐渐完善,在抓物站基础上独站,独站时间逐渐延长,为独站阶段。

 

  11月:站稳后,可牵大人手向前迈步行走,为牵手走阶段。

 

  12月:独走阶段,因个体差异,不同儿童独走时间略有不同,最迟不晚于18个月。

 

  15月:独走稳,蹲着玩。

 

  18月:拉玩具车走,爬台阶。

 

  2岁:跑步、跳。

 

  3岁:踮着足尖走或以足跟走,双足交替下楼。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运动落后不用担心,以后总会追得上的,真的是这样吗?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粗大运动发育呢?

 

  主要包括有:遗传因素(如染色体疾病、基因疾病)、环境因素(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缺乏运动锻炼)、智力发育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如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胆红素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其他疾病(如脑积水、脊柱裂、骨关节疾病、四肢先天畸形)等,以上因素都可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

 

发现宝宝大运动发育落后该怎么办?

 

  应前往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康复评估,尽早进行康复干预。详见往期推送"粗大运动评估指引"。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表现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应注意重度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生。

 

  2、反映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头不稳定:如4个月的婴儿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立,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3、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应注意脑瘫的发生。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应当注意智力低下的发生。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5、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脑损伤的存在。

 

  6、手握拳。如果4个月手还不能张开,或拇指不能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要注意偏袒的发生。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要注意智力低下或脑瘫的可能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华启智儿童康复中心网站"


上一1篇 宝宝从发育落后到领先同龄人,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篇 宝宝踮起脚尖走路,是怎么回事?
相关推荐
  • 【儿童发育迟缓/脑瘫康复】如何有效训练宝宝的腿部力量?90%的家长都不知道!

    【儿童发育迟缓/脑瘫康复】如何有效训练宝宝的腿部力量?90%的家长都不知道!

    2025-01-04 15:50:33

  • 【儿童康复】儿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

    【儿童康复】儿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

    2025-01-04 15:27:33

  • 【儿童康复训练】如何处理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

    【儿童康复训练】如何处理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

    2025-01-04 15:52:32

  • 2岁半儿童出生时窒息缺氧导致全面发育落后,四肢瘫痪伴有肌张力高

    2岁半儿童出生时窒息缺氧导致全面发育落后,四肢瘫痪伴有肌张力高

    2025-01-04 15:33:32


  • 新华启智传统中医康复门诊是一所集“医、康、教、研”为一体的儿童康复机构,在我机构康复的儿童均享受到了康复救助

    案例推荐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气息差,到现在不但发音清楚,吐字清晰,声音也很洪亮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 相关新闻
  • 7岁痉挛性脑瘫儿童的康复历程 2025-01-09
  • 小朋友能独自站立了,好棒呀 2025-01-09
  • 孩子从发音不清晰,声音小,... 2025-01-09
  •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效果 2025-01-09
  • 小小的脚掌,大大的力量,走... 2025-01-09
  • 教智力迟缓的孩子认识货币 2025-01-09
  • 小朋友会独立站立啦,好棒呀 2025-01-08
  • 孩子你只管进步,老师为你保... 2025-01-08
  • 小儿脑瘫
  • 孤独症(自闭症)
  • 智力障碍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小儿脑瘫病因
  • 智力障碍治疗
  • 宝宝大运动发育是否落后?

    2025-01-04 15:48:17

      很多家长,特别是一些新手宝爸宝妈们,很关注自家宝宝的运动发育是否跟得上同龄儿童。婴幼儿时期,我们要特别关注宝宝的粗大运动发育,因为粗大运动发育是评估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儿童后期乃至成人期都有积极的影响,且对于宝宝其他方面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那么,什么是粗大运动呢?

     

      粗大运动

     

      粗大运动的发育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的发育。主要包括姿势运动发育和反射发育两方面。

     

      以下我们从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站立位来总结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

     

    1.仰卧位

     

      新生儿期:颜面向一侧或正中位,四肢呈屈曲或半屈曲状,左右对称或稍不对称。

     

      2-3月:头向一侧或左右回旋,常呈非对称性的伸展模式,可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

     

      4-7月:头正中位,四肢呈对称性屈曲姿势,手指活动度增加,能抓自己的脚送到口中,可协调手、口、眼各部位的动作,能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

     

      8-9月:头部及四肢可自由旋转及伸展,可伴躯干旋转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

     

    2.俯卧位

     

      新生儿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作用,全身呈屈曲状,膝屈在腹部下,呈臀高头低的姿势,头转向一侧,可瞬间抬头。

     

      2月:下肢伸展发育,头臀同高,头可保持正中位,下颏短时离开床面。

     

      3月: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离床面,肘支撑抬头可达45°,呈头高臀低体位。

     

      4月:肘支撑,胸部可抬离床,抬头>45°,下肢伸展,头高于臀,可出现俯卧位重心转移,支点为腰部。

     

      6月:前臂伸直,手支撑下胸部及上腹部可抬离床,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转移至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

     

      8月:双手或肘支撑,出现胸部离开床面但腹部不离开床面的腹爬,伴有下肢交替动作。

     

      10月:腹部可抬离床,用手和膝四点爬。

     

      11月:用手和脚支撑高爬,向前移动。

     

    3.坐位

     

      新生儿期:以屈曲为主,脊柱不能充分伸展,扶肩拉起时,头后仰;扶坐时,身体前倾,头不稳定。

     

      2-3月:脊柱明显伸展,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位,头可竖直。

     

      4-5月:脊柱伸展,可扶腰坐,头较前稳定。

     

      6月: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呈拱背坐。

     

      7月:直腰坐,脊柱伸展和床面呈直角,为稳定坐位。

     

      8-9月:扭身坐,可在坐位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也可自由变换体位。

     

    4.站立位

     

      新生儿期:当足底接触支撑面时,即可出现颈部、躯干、双下肢伸展,进而使身体直立呈阳性支持反射,可伴踏步反射。

     

      2月: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呈半伸展、半屈曲状态,但不能负重。

     

      3月:膝和腰部呈屈曲位,可短暂负重。

     

      4月:扶腰站立时,足尖可短时负重。

     

      5-6月:扶腋站时,可见跳跃动作,为立位跳跃阶段。

     

      7-8月:扶腋站时,大多可站立,但髋关节不能充分伸展,为扶站阶段。

     

      9月:可抓物站立,脊柱可充分伸展,为抓站阶段。

     

      10月:此时平衡功能逐渐完善,在抓物站基础上独站,独站时间逐渐延长,为独站阶段。

     

      11月:站稳后,可牵大人手向前迈步行走,为牵手走阶段。

     

      12月:独走阶段,因个体差异,不同儿童独走时间略有不同,最迟不晚于18个月。

     

      15月:独走稳,蹲着玩。

     

      18月:拉玩具车走,爬台阶。

     

      2岁:跑步、跳。

     

      3岁:踮着足尖走或以足跟走,双足交替下楼。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运动落后不用担心,以后总会追得上的,真的是这样吗?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粗大运动发育呢?

     

      主要包括有:遗传因素(如染色体疾病、基因疾病)、环境因素(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缺乏运动锻炼)、智力发育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如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胆红素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其他疾病(如脑积水、脊柱裂、骨关节疾病、四肢先天畸形)等,以上因素都可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

     

    发现宝宝大运动发育落后该怎么办?

     

      应前往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康复评估,尽早进行康复干预。详见往期推送"粗大运动评估指引"。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表现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应注意重度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的发生。

     

      2、反映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头不稳定:如4个月的婴儿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立,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3、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应注意脑瘫的发生。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应当注意智力低下的发生。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5、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脑损伤的存在。

     

      6、手握拳。如果4个月手还不能张开,或拇指不能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要注意偏袒的发生。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要注意智力低下或脑瘫的可能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华启智儿童康复中心网站"


    上一篇 宝宝从发育落后到领先同龄人,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篇 宝宝踮起脚尖走路,是怎么回事?

    关于我们

    中心介绍

    领导关怀

    康复案例

    新闻动态

  • 缺血缺氧性脑病/

  • 脑炎后遗症/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语言、认知发育迟缓/

  • 全面性发育障碍/

  • 新华启智 微信公众号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70号-5

    咨询电话:0311-83657089